一、白鹭
白鹭(英文名称:Egret):白鹭属共有13种鸟类,其中有大白鹭、中白鹭、小白鹭和黄嘴白鹭四种,体羽皆是全白,均习称为“白鹭”。这4种白鹭均是中等体型(45-90厘米)的白色鹭。与牛背鹭的区别在体型较大而纤瘦,嘴及腿黑色,趾黄色,繁殖羽纯白,颈背具细长饰羽,背及胸具蓑状羽。大白鹭体型大,既无羽冠,也无胸饰羽;中白鹭体型中等,无羽冠但有胸饰羽;小白鹭和黄嘴白鹭体型小,羽冠及胸饰羽全有。这4种白鹭均是中等体型(45-90厘米)的白色鹭。与牛背鹭的区别在体型较大而纤瘦,嘴及腿黑色,趾黄色,繁殖羽纯白,颈背具细长饰羽,背及胸具蓑状羽。
一只白鹭站在湖中的隔离带上,自从太湖禁渔已来,湖边就有一个隔离带,这个隔离带,成了白鹭和各种水鸟的捕鱼圣地
用长焦捕捉到白鹭的大眼睛,很快他就会有所收获
白鹭捉到一条小鱼,似乎是小白条,前后的几张照片表明这鸟把鱼玩脱了,但是最终还是享用了美食
另外一只白鹭,在风中缩起了脖子
大白鹭属于《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名单上的物种。并被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日本国政府保护候鸟和栖息环境的协定》。中白鹭已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日本国政府保护候鸟和栖息环境的协定》。小白鹭是鹭类中最常见的一种,通常简称为白鹭,属于《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名单上的物种。黄嘴白鹭是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黄嘴白鹭是国际濒危物种。
二、夜鹭
夜鹭(学名:Nycticorax nycticorax)是中型涉禽,体长46-60厘米。体较粗胖,颈较短;嘴尖细,微向下曲,黑色;胫裸出部分较少,脚和趾黄色;头顶至背黑绿色而具金属光泽;上体余部灰色;下体白色;枕部披有2-3枚长带状白色饰羽,下垂至背上,极为醒目。栖息和活动于平原和低山丘陵地区的溪流、水塘、江河、沼泽和水田地上。夜出性。喜结群。主要以鱼、蛙、虾、水生昆虫等动物性食物为食。分布于欧洲大陆、非洲、马达加斯加,往东经小亚细亚、印度、印度尼西亚、亚洲中部、南部,一直到俄罗斯远东滨海边疆区、朝鲜和日本
夜鹭的额、头顶、枕、羽冠、后颈、肩和背绿黑色而具金属光泽;额基和眉纹白色,头枕部着生有2-3条长带状白色饰羽,长约190毫米,下垂至背上;腰、两翅和尾羽灰色;圆尾,尾羽12枚;颏、喉白色,颊、颈侧、胸和两胁淡灰色,腹白色。幼鸟上体暗褐色,缀有淡棕色羽干纹和白色或棕白色星状端斑。下体白色而满缀以暗褐色细纵纹,尾下覆羽棕白色。虹膜血红色,嘴黑色,眼先裸露部分黄绿色,胫裸出部、跗蹠和趾角黄色。幼鸟嘴先端黑色,基部黄绿色,虹膜红色,眼先绿色,脚黄色。
大小量度:体重♂500-685克,♀450-750克;体长♂480-585毫米,♀475-560毫米;嘴峰♂57-73毫米,♀63-73毫米;翅♂260-294毫米,♀259-296毫米;尾♂93-120毫米,♀86-110毫米;跗蹠♂65-75毫米,♀65-75毫米。(注:♂雄性;♀雌性)
部分留鸟,部分迁徙。繁殖于海南岛、台湾、广东、香港、福建等南部省区的种群多为留鸟,不迁徙。广西、云南、贵州、四川繁殖的种群部分为留鸟,部分为夏候鸟。北方地区繁殖的种群全为夏候鸟。通常于3月中下旬即陆续迁到北部繁殖地,秋季于9月末10月初迁离繁殖地。常在傍晚或夜间鸣叫,傍晚和黄昏三五成群飞行,偶尔也见有单个飞翔的,特别是雨前或阴雨天的下午以及晚上迁徙最为频繁。飞翔时2-5只排成一行,边飞边鸣。主要以鱼、蛙、虾、水生昆虫等动物性食物为食。通常于黄昏后从栖息地分散成小群出来,三三两两于水边浅水处涉水觅食,也单独伫立在水中树桩或树枝上等候猎物,眼睛紧紧地凝视着水中。清晨太阳出来以前,则陆续回到树上隐蔽处休息。
一只夜鹭也站在隔离带上觅食,这鸟脑后有两根长长的白翎,是很典型的特征。红眼睛是另一个特征
样子还是挺机灵的,不过没有看到他觅食成功
白鹭和夜鹭排成队在隔离带上找吃的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 2016年 ver 3.1——无危(LC)。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第27项)。2020年9月,国家林草局发布了《关于规范禁食野生动物分类管理范围的通知》,对夜鹭禁止以食用为目的的养殖活动,除适量保留种源等特殊情形外,引导养殖户停止养殖。
三、黑脸噪鹛
黑脸噪鹛(学名:Garrulax perspicillatus):中型鸟类,体长27-32厘米。头顶至后颈褐灰色,额、眼先、眼周、颊、耳羽黑色,形成一条围绕额部至头侧的宽阔黑带,状如戴的一副黑色眼镜,极为醒目。背暗灰褐色至尾上覆羽转为土褐色。颏、喉褐灰色,胸、腹棕白色,尾下覆羽棕黄色。
栖息于平原和低山丘陵地带地灌丛与竹丛中,也出入于庭院、人工松柏林、农田地边和村寨附近的疏林和灌丛内。常成对或成小群活动,特别是秋冬季节集群较大,可达10多只至20余只,有时和白颊噪鹛混群。属杂食性,但主要以昆主为主,也吃其他无脊椎动物、植物果实、种子和部分农作物。
黑脸噪鹛前额、眼先、眼周、头侧和耳羽黑色,头顶至后颈褐灰色。背暗灰褐色至尾上覆羽转为土褐色。尾羽暗棕褐色,外侧尾羽先端黑褐色,有时仅中央一对尾羽深褐色,外侧尾羽栗褐色,端部具黑色横斑,越往外侧尾羽,端部黑色横斑愈逐渐融合为一块黑色端斑。翼上覆羽和最内侧飞羽与背同色,其余飞羽褐色,外翈羽缘黄褐色。颏、喉至上胸褐灰色,下胸和腹棕白色或灰白沾棕,两胁棕白沾灰,尾下覆羽棕黄色,腋羽和翼下覆羽浅黄褐色。虹膜棕褐色或褐色,嘴黑褐色,脚淡褐色。
大小量度:体重♂100-142克,♀98-132克;体长♂266-311毫米,♀282-320毫米;嘴峰♂23-28毫米,♀22-28毫米;翅♂113-131毫米,♀115-127毫米;尾♂127-157毫米,♀134-153毫米;跗蹠♂39-45毫米,♀40-44毫米。(注:♂雄性;♀雌性)
一只黑脸噪鹛,这是一种中型鸟,感觉和伯劳、杜鹃差不多大,这鸟确实喜欢吵吵闹闹,因此叫“噪鹛”
这鸟没发现有人在拍照,在高处的树枝上面多停留了一会儿
老干新枝和黑脸噪鹛
夏季鸣叫更为频繁,鸣声响亮,单调而粗涩,听后让人难忘,其声似‘diu-diu’或‘ju-diao, ji-dia’。常常一只鸟鸣引起整群甚至其他群的鸟亦跟着鸣叫不息。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无危(LC)。该物种分布范围广,不接近物种生存的脆弱濒危临界值标准(分布区域或波动范围小于20000平方公里,栖息地质量,种群规模,分布区域碎片化),种群数量趋势稳定,因此被评价为无生存危机的物种。
四、黑水鸡
黑水鸡(学名:Gallinula chloropus):是鹤形目、秧鸡科的鸟类,共有12个亚种。中型涉禽,体长24-35厘米。嘴长度适中,鼻孔狭长;头具额甲,后缘圆钝;嘴和额甲色彩鲜艳。翅圆形,第2枚初级飞羽最长,或第2枚和第3枚初级飞羽等长,第1枚约与第5枚或第6枚等长。尾下覆羽白色。趾很长,中趾不连爪约与跗蹠等长。趾具狭窄的直缘膜或蹼。通体黑褐色,嘴黄色,嘴基与额甲红色,两胁具宽阔的白色纵纹,尾下覆羽两侧亦为白色,中间黑色,黑白分明,甚为醒目。脚黄绿色,脚上部有一鲜红色环带,亦甚醒目。游泳时身体露出水面较高,尾向上翘,露出尾后两团白斑很远即能看见。栖息于灌木丛、蒲草和苇丛,善潜水,多成对活动,以水草、小鱼虾和水生昆虫等为食。广布于除大洋洲以外的世界各地。
黑水鸡成鸟两性相似,雌鸟稍小。额甲鲜红色,端部圆形。头、颈及上背灰黑色,下背、腰至尾上覆羽和两翅覆羽暗橄榄褐色。飞羽和尾羽黑褐色,第1枚初级飞羽外翈及翅缘白色。下体灰黑色,向后逐渐变浅,羽端微缀白色:下腹羽端白色较大,形成黑白相杂的块斑;两胁具宽的白色条纹;尾下覆羽中央黑色,两侧白色。翅下覆羽和腋羽暗褐色,羽端白色。幼鸟上体棕褐色,飞羽黑褐色。头侧、颈侧棕黄色,颏、喉灰白色,前胸棕褐色,后胸及腹灰白色。
虹膜红色,嘴端淡黄绿色;上嘴基部至额板深血红色;下嘴基部黄色。额板末端呈圆弧状,仅达前额。脚黄绿色,裸露的胫上部具宽阔的红色环带。胫的裸出部前方和两侧橙红色,后面暗红褐色。跗蹠前面黄绿色,后面及趾石板绿色。爪黄褐色。
大小量度:体重♂200-340克,♀141-400克;体长♂240-345毫米,♀250-325毫米;嘴峰♂24-32毫米,♀21-31毫米;翅♂143-174毫米,♀140-171毫米;尾♂53-77毫米,♀61-80毫米;跗蹠♂43-54毫米,♀36-52毫米。
部分夏候鸟,部分留鸟。长江以北主要为夏候鸟,长江以南多为留鸟。春季于4月中下旬迁到北方繁殖地,秋季于10月初开始迁离繁殖地,一直到10月末。常成对或成小群活动。善游泳和潜水,频频游泳和潜水于临近芦苇和水草边的开阔深水面上,遇人立刻游进苇丛或草丛,或潜入水中到远处再浮出水面,能潜入水中较长时间和潜行达10米以上,能仅将鼻孔露出水面进行呼吸而将整个身体潜藏于水下。游泳时身体浮出水面很高,尾常常垂直竖起,并频频摆动。除非在危急情况下一般不起飞,特别是不做远距离飞行,飞行速度缓慢,也飞得不高,常常紧贴水面飞行,飞不多远又落入水面或水草丛中。主要吃水生植物嫩叶、幼芽、根茎以及水生昆虫、蠕虫、蜘蛛、软体动物、蜗牛和昆虫幼虫等食物,其中以动物性食物为主。白天活动和觅食,主要沿水生植物边上游泳,仔细搜查和啄食叶、茎上的昆虫或落入水中的昆虫,有时也在水边浅水处涉水取食。
三只黑水鸡游上岸觅食,现在知道这鸟是要上岸吃素的!
心情过于激动,拍照也也有些虚了!
有一家人来开车,闹哄哄的,水鸡一家子有些紧张,下水跑了
水鸡一家匆匆离去,他们胆子真得很小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 2016年 ver 3.1——无危(LC)。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注:第110项)。2020年9月,国家林草局发布了《关于规范禁食野生动物分类管理范围的通知》,对黑水鸡禁止以食用为目的的养殖活动,除适量保留种源等特殊情形外,引导养殖户停止养殖。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