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一篇文章,得知阿里云架构优化了,在副总裁级别上出现了调整,仔细一看,原来是销售线条换老大了,原华为的企业BG中国区总裁蔡英华负责了阿里云全球业务销售的负责人。根据光锥智能的信息(参见后面的文章二),阿里云目前形成了销售、技术(数据库、智能计算)、钉钉、IoT和智能驾驶等几大板块(有不同的分管副总)。从后面两篇文章和附录中的信息看,阿里云是一个高速发展的事业群,其架构一直在变化,除了经常变化的市场营销领域之外,我们注意到在技术和产品方面,也有不少变化,最初是基础产品事业部。2017年成立IOT事业部,2018年对外发布。2018年成立了汽车智能出行事业部。2019年也有一次重大的变化,即整合了钉钉。不能说现在阿里云的架构已经稳定了,未来一定还会变化,毕竟对于“互联网”企业来说,不变的就是变化。观察历年来阿里云组织架构的设计和变化,可以发现阿里云在技术和架构方面的一些思考,虽然有很多内部战略和思考的过程不得而知,但是只要调整了、发布了、解释了,就可以反推出来一些内部战略思考。
研究一下这些板块的关系和分类,从产品和技术角度看,组织架构和云计算原始的IaaS、PaaS、SaaS分层架构有些对应,但是也不尽相同。我们注意到阿里云的技术条线有几个事业部,包括:IaaS(计算)、iPaaS(数据库)、AI(计算智能)、资源型(流量产品)、SSP类型(SaaS as a Platform)(钉钉、IoT、智能驾驶、城市大脑…)。为什么不是传统的IaaS、PaaS和SaaS这种简单的分类呢?结合这两年来对云计算产业发展趋势的思考、以及Gartner最近的Hypercycle,形成以下分析:
一、云计算早就不是单纯的IaaS+PaaS+SaaS,而是全面业务融合。
在2020年移动云的VIP产业峰会上,我做了一个演讲,总结了云操作系统的演进,从超大规模(Hyper-Scale)之后,就是超大规模全面融合(Fully Converged Hyper-Scale)的操作系统。因此单纯的计算、数据库。AI是不够用的,而是要加入各种资源合作类。我们可以看到阿里云有个流量事业部,这个事业部做CDN、云通信、视频云和边缘云等流量业务,这类业务一般是资源相关的。收入大、技术门槛相对低一些。移动云则称为“网数智边”四融差异化业务,在算力网络时代,被称为ABCDNETS,8融业务。
二、SaaS不再是应用,而是应用+平台,通过生态颠覆传统同类SaaS。
2020年的PaaS成熟度曲线,分布式云和SSP都是处于低位,而PaaS、iPaaS、aPaaS已经相当成熟,中间是AI、多云、fPaaS、IoT、DB等
2021年的PaaS成熟度曲线,看的出来相关技术基本都在演进,区块链一年从顶倒底。云通信也逐步成熟。微服务三大件基本上都在走向成熟,Serverless和FaaS变成fPaaS。Service mesh单独出现。
我们注意到Gartner近2年的HC中,出现了SSP这个新的PaaS技术,注意不是SaaS技术,而是PaaS技术。SSP的全称是SaaS As a Platform,SaaS即平台。
我在2019年分析过云计算服务商是否应该做SaaS,以及应该如何做SaaS的事情,当时形成了两个结论(1)国内云服务商通常会大力宣传不做SaaS产品,让利给产品厂家,避免自有产品与生态产品产生竞争。但是策略和实践存在较大分歧。(2)国内云服务商不仅会推出自有SaaS产品,而且还会围绕自有SaaS产品重构生态,不仅绑定客户数据,而且绑定第三方厂家,重洗产业链!这两个结论现在依然正确。和SSP的结论是非常类似,“Customers are recognizing the value of a specific application ecosystem sharing data and services. Hype is low but increasing around SSPs as their adoption moves from departmental to strategic and enterprise”。
SSP的定义如下:SaaS平台化是一个集成的综合业务平台,通过将API和/或事件通道、低码组合平台把业务功能包装为统一的技术栈,用于促进新功能和新体验能力的进一步开发(机翻改)。SSP的重要意义在于,SSP本身就是一个开箱即用的业务,同时,SSP还预留给客户自己二次开发能力,而这种二次开发又是简单有效的。特别是可以集成现有的一些已有工具和能力。
多数企业并不需要IaaS和PaaS,但是他们真的需要SaaS,而且进一步,他们也希望SaaS可以个性化。如果让客户从IaaS+PaaS 100%从头开始定制化开发满足生产需求的SaaS,不仅难度很大,而且周期很长,并且容易失败。最近有个知名的案例:在2017年一个大型IT项目失败后,英国上诉法院现在已下令IBM向Co-op Insurance支付8060万英镑(6.7亿人民币),这是这家保险公司在与这个IT巨头旷日持久的官司战中取得的最新胜利。因此,站在满足业务需求的角度来比较SSP和IaaS+PaaS+定制开发,前者的效益高得多,当然从控制力方面,后者更好。选择权还是在客户手中。目前数字经济对IT的需求越来越高,以前构建一次IT系统,然后用上几年的情况再也回不来了,客户面临的往往是每季度、甚至每月都要调整IT系统,这样的场景下,SSP是一种更高效的选择。TCO更低。这一点,电信运营商的体会是非常深刻的。运营商用于计费和经营分析的业务支撑系统BSS,原本常年无需变更,但是竞争加剧的场景下,套餐花样日新月异,变成了甲方需求+乙方研发的DevOps模式,成本常年居高不下
正如SaaS多种多样,SSP的类型也有很多,云计算服务商不会什么都干,而是会选择基础通用的SaaS来平台化。我们至少可以注意到阿里有3个主要的SSP:钉钉、IoT和智能驾驶。
1、钉钉。
钉钉本来就是一个在线OA系统,最开始大家多数用他来当企业IM和打卡,现在的功能已经非常多了。大大小小的企业都会使用其中的一部分功能,哪怕这些企业已经有了自己的OA系统。为什么呢?主要是钉钉在B2B2C方面做得比较好,充分结合了企业视图管理员工手机的这个诉求。一旦企业把数据放到了钉钉,就很难离开钉钉了。我记得当年由于什么原因要安装钉钉,然后就接到阿里的骚扰电话,要我入驻钉钉。曾经有那么一段“拉新”的时间。
2019年6 月 18 日上午,阿里巴巴集团 CEO 张勇发布通知宣布新一轮面向未来的组织升级,张勇在内部信中宣布,钉钉并入阿里云,陈航(无招)向集团 CTO 兼阿里云总裁张建锋(行癫)汇报。阿里内部对钉钉的定位不是一家 SaaS 厂商,而是 PaaS 平台,通过钉钉这个平台来连接客户和合作伙伴,做产业协同,两者融合
2、IoT
IoT是另外一个非常通用的SSP,本质是面向设备的应用平台,可以用来管理企业的各种能力,也可以用来管理家庭的各种智能化设备。还是老套路,充分利用2B2C的模式进军家庭市场。利用面得RTOS进入企业市场。这很类似AWS的IoT产品,几乎是抄作业的模式。和钉钉一样,一旦你放上了企业或者家庭的数据,就很难离开了。数据的粘性远远超过应用。
IoT 事业部在阿里云板块,2017年成立,前身是阿里智能,现在对外的IoT品牌为阿里云Link。阿里云Link将打造全行业最完善云端一体化使能平台,搭建全产业链最丰富的物联网市场,共建全球最开放的物联网标准,用“平台+市场+标准”三位一体推动物联网向智联网发展。
3、智能驾驶
这是阿里投身一个热点行业的布局,数据不太多,以后再分析。
三、阿里云最近的组织机构调整(转载两篇文章)
1、第一篇的节选。来自这里:https://finance.sina.com.cn/tech/2022-04-13/doc-imcwipii3964000.shtml?cref=cj
今年3月,前华为EBG中国区总裁蔡英华空降阿里云,成为阿里M7级(资深副总裁)高管。这一级别的空降已属罕见,但对阿里云而言,调整似乎才刚刚开始。今日,雷峰网从多方消息人士处获悉,阿里云正在进行新一轮组织架构调整:阿里云中国区总裁任庚(M6)将离职,该职位由阿里云中国区副总裁黄海清接任,统管中国16个战区。
任庚此前在阿里云负责中国区业务,向蔡英华汇报。蔡英华于上个月空降后,包含任庚在内的四名M6级核心业务高管向其汇报:国际业务总裁袁千、数字政府总裁许诗军、新金融总裁刘伟光。坊间称任庚早在去年就已提出过离职,但因多重原因继续留任。据悉,任的此次辞任已尘埃落定,不过离职后的去向暂时未明。接班任庚的黄海清,履历则要丰富得多。作为一位曾在Dell、IBM、Oracle等公司摸爬滚打的云计算老兵,黄海清在2016年选择加入的是腾讯云,着手业务拓展工作,随后成为腾讯云副总裁。在2018年离开腾讯云后,黄海清成为德拓信息的CEO,曾在2020年拟带领公司登陆科创板。
黄海清在昨日召开的中国区管理会议上强调两大重点:一是销售重点放在高质量自主产品上,二是重视利润。
此外,为强化泛政府行业线概念,将泛政府相关的6大行业线聚拢向许诗军汇报,其他6大行业线和中长尾客户直接划分给蔡英华,以便实现区域和行业线的联动,中长尾客户团队由潘立维作为第一负责人,从浅雪团队调任而来。阿里集团副总裁、云智能销售管理与生态发展部总经理郭继军(M6)已在走离职流程,生态+销管体系暂时由蔡英华直接代管。
阿里云的架构师团队,将全部汇总整编,由智能通用行业解决方案总经理霍嘉统一带队,霍嘉本人则从向任庚汇报转为向蔡英华汇报。本次调整希望解决方案团队可以更为独立地判断商业机会,并参与到项目全流程中,避开原本过度追求数字的模式。与此同时,阿里副总裁李飞飞等高管的麾下也有数名P9/P10中高层骨干在近期辞任。
消息人士称,此次调整只是一个开始,随着蔡英华和黄海清的内部地位不断巩固,将有更多高管慕名加入,随之会带来一轮轮新的组织调整和业务重组。雷峰网也将持续跟进报道。在《互联网巨头“云”的至暗时刻:内卷、降权、大客流失》一文中,曾有云大厂前高管告诉雷峰网:2021年,阿里云在内部口头喊出了1000亿KPI的狠话,但前半年结束后就已知晓无法完成;相应内部也在考核上做出一定的改变,把营收KPI和自负盈亏的任务,下放给业务部门。雷峰网获悉,这些自负盈亏、背负营收KPI的业务线,也可能面临调整。在今年3月的大厂裁员潮中,有媒体报道称,阿里云虽并未被波及太多,但主要部门的headcount已经锁死。
2022年的春天行将结束,互联网云大厂们的变革却远未停止。
2、第二篇文章节选(我补充了一些信息)。来自这里:https://www.jiemian.com/article/7334451.html
在此之前,阿里云销售的组织架构曾经历了三次拆分,也是其商业探索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2015年前后,任庚加入阿里云时期,恰逢行业线建制。在改制前,除了电销和海外客户,其他客户都属于中国区;改制后,先是数字政府、金融、新零售三个行业线独立,与通用行业并列为四大事业部。
第二阶段为2021年4月,阿里云进一步进行架构调整。升级后,将从前的事业群“精细化”,分为18个行业部门,由行业总经理负责,做行业数字化创新。同时成立16个区域由任庚总负责,任命了16个分公司总经理,负责区域的本地化运营,包括与本地客户建立连接,建立本地化生态。阿里云智能总裁张建锋曾称:“这在阿里云的历史上是没有过的。”行业和区域之间天然有交叉,有交叉就有竞争。这为后面任庚的离开,埋下了一定的隐患。
第三个阶段,则是本次蔡英华接管后,将销售部门“一手抓”,也表明阿里云商业化再次加强。大销售统一之后,区域和行业线的联动也将会加强。
排兵布阵之下,阿里云已经开始做了新的取舍。阿里云业务侧更加重视泛政府业务、区域下沉和行业深化。
据悉,蔡英华一上任后就提出了新的组织架构和策略方向:第一,追求高质量增长,持续优化销售组织,形成“行业主建、区域主战”的模式,提升客户满意度;第二,做强区域销售生态及行业ISV(独立软件开发商)生态,向生态让利。从业务侧来看,从2021年下半年开始政府和区域化两个方向开始初现苗头。根据中国招投标网公开信息,区域性项目也开始逐渐下沉。由一线城市渗透至二三线。如宁波、襄阳、成都、邢台等。今年区域型项目占比也在逐渐提升。
据公开信息,蔡英华任职华为期间,相当于华为中国区的“二把手”之一,职级在23级以上,曾任华为中国政企业务总裁,对政企业务十分熟悉。并且蔡英华对云业务并不陌生,华为云部分业务在其责任范围之内,尤其是其在渠道和生态层面的积累,有直接带来大客户的销售能力,这对阿里云来说大有裨益。从长期来看,泛政府行业“上云”仍停留在初步阶段,一是源于体量大,更换速度没有那么快,二是由于更加谨慎,看中稳定和安全性能。从最近阿里云的动态来看,如何切入传统行业,似乎已经有了思路。那就是:在“云钉一体化”战略下,通过钉钉平台为企业打造轻量级应用,从应用到底层基座,“自上而下”的渗透。
相关信息:
阿里云人事大变动:中国区总裁辞任、多名高P离职、霍嘉统领架构师团队
阿里云智能事业群总裁、阿里巴巴达摩院院长张建锋:筑牢新基建底座 加速数字化转型升级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0/0424/10/69675233_908041470.shtml
阿里云智能汽车事业部总经理刘飞:汽车行业数字化转型与互联网化
https://zhuanlan.zhihu.com/p/367984929
https://zhuanlan.zhihu.com/p/478640546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4415679/answer/1843234307
附录1:
流量产品事业部核心产品介绍
【边缘云】边缘云是由大规模地域分散大的边缘云节点相互协调组成的分布式云,提供基础节点的计算、存储、网络能力,优化网络边边传输,提供中心云计算能力的延展,同时具备低延时、终端云化的优势; 说人话,直播点播、视图计算、云游戏等大流量应用的跨地区加速都离不开我们。
【视频云】视频云团队依托阿里云强大的计算、存储和网络能力,致力于为媒体娱乐、在线教育、电商零售、企业办公等行业打造极致体验的音视频产品,包括直播、点播、实时通讯RTC、媒体处理、智能生产等。我们的产品支撑了阿里集团内优酷、手淘、钉钉等重量级业务,也承接了世界杯、双11、春晚等重大赛事直播。
【云通信】负责短信、语音、隐私保护、号码认证服务等通信云产品的研发。基于运营商基础通信能力,构建覆盖全球的通信触达平台。技术复杂,百亿级规模流量,涉及通信网关、富媒体智能交互、风控、调度算法等方向高性能、高可用挑战。
【CDN】阿里云内容分发网络CDN(Content Delivery Network)是建立并覆盖在承载网之上,由遍布全球的边缘节点服务器群组成的分布式网络。阿里云CDN能分担源站压力,避免网络拥塞,确保在不同区域、不同场景下加速网站内容的分发,提高资源访问速度。阿里云在全球拥有2800+节点。中国内地(大陆)拥有2300+节点,覆盖31个省级区域;海外、中国香港、中国澳门和中国台湾省拥有500+节点,覆盖7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网带宽输出能力达150 Tbps。
附录2:
阿里的IoT事业部基本就雪藏在阿里云架构下,可以看到阿里对IoT这块业务的态度,更多是任其发展不让自己落后太多,主要因为:
1、IoT业务与云事业部对比目前并不是什么的赚钱的项目,云业务毕竟耕耘时间较长,到了收割季节。之前的回答也有强调说阿里内部对于营收、盈利的KPI考核相当看重,IoT业务的地位目前还处于较低的位置
2、阿里毕竟是有赚钱的核心业务,很多事情并不见得都需要自己去做,云业务IaaS的生态已经搭建完毕,IoT更多是基于云业务上延伸出来一部分PaaS以及SaaS的板块的方向,以后市场无论是谁去主导这个市场(当然除了华为、腾讯等有自己云业务的巨头),很多第三方的公司,涂鸦、博联等都是绕不开阿里云的
3、其次就目前IoT业务发展大背景:还是处于初步发展的阶段,各家的状态还处于以“设备连接数增长”作为基础构建生态底层,输出自己PaaS端的能力,从而向SaaS业务来扩张,阿里本身依仗自己的基础云的业务,对于这部分还看不见具体前景的IoT业务还处于旁观者的心态
下面更新一下目前阿里IoT生态最新的动态和方向,以2C智能家居+2B操作系统平台的组合策略
1、与国外AWS在IoT的部署类似,AWS一方面以智能音箱Echo + Alexa语音助手切入,把控智能家居的控制中枢进军C端市场;另一方面Amazon 推出了基于FreeRTOS内核,使用户可以轻松地将小型低功耗设备连接到AWS云服务,形成2C + 2B的组合策略部署
2、阿里类似的也是采取了2C + 2B的组合策略
2.1、2C端:推出天猫精灵,把控智能家居业的入口,此外给其他需要接入天猫精灵的设备开发者提供一站式的连接方案;此外还有生活物联网平台为主,基于阿里IaaS层+PaaS层云产品的基础上,面对生活领域消费级别的开发者、方案商提供一站式、傻瓜式操作的设备联网服务,开发者可以实现自由品牌的联网互通,同时也提供了接入天猫精灵的接口
2.2、2B端:在开发端推出来AliOS things,专注物联网操作系统的,为开发者和模组厂商赋能联网的PaaS化的服务;此外依托IoT Studio提供SaaS软件开发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