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三星堆玉璋的解读也太有想象力了!!!

最近看过媒体报道了三星堆出土了一批新文物,随后就看到了对一块玉璋的解读,仔细看了一下,现代人揣测古代人的思想,逻辑没毛病,硬是从几个图像中解读出大禹奉命治水的故事,想象力真的非常丰富!看来考古这个行业和科技行业有所差别,需要强大想象力。当然,解读中,确实也引用了一些文史知识,需要结合逻辑推理!网上有很多媒体都转发了不同的分析,引用两个发到下面,补充一些信息。

一、来自玉璋的分析

image

所有的分析都源自左侧的这个玉璋。这枚玉璋通长54.4厘米,射长43.1厘米,上宽8.8厘米,下宽6.8厘米,柄长11.3厘米,现存于四川三星堆博物馆。

右侧的线条图是左侧玉璋的细化。注意有上下两个部分,这两个部分其实是一样的,只是下方倒置的王,只有2个,中间有一个洞。

image

这是对下半部分的解读,都写在图上了。看上去是一个完整的故事,有4个场景:【委任】—>【洪水】—(关联)—【受/复命】—>【表彰】

image

场景1的解读,需要注意那个圆孔的解读有些牵强,那是玉璋的一个洞。其中【木棉花】是文史知识,其他都是分析解读。左侧图像的手势和后面受命、复命的手势一样,不知道如何解读

image

场景2:洪水,其中左右两个手势,不是特别看懂

image

场景3:关联

image

场景4:受命,但是也可能是复命。【双圆环】和【山形帽】是文史知识。这个手势和上面左侧王的手势一样。另外,这个图像都是斗鸡眼。难道大禹是斗鸡眼?

image

场景5:表彰,其中的钩状物解读有些牵强,但是也很难有更多的解读

 

二、第二种来自古文的分析

 

部分分析认为,玉璋上的五幅图案与治水有关。

《华阳国志·蜀志》记载:“蜀之为国,肇于人皇,与巴同囿。至黄帝,为其子昌意娶蜀山氏之女,生子高阳,是为帝颛顼;封其支庶于蜀,世为侯伯。历夏、商、周,武王伐纣,蜀与焉。其地东接于巴,南接于越,北与秦分,西奄峨嶓。地称天府,原曰华阳。

由此可见,蜀王即“庶”出的王,祖先为黄帝的孙子“三皇五帝”之一的颛顼帝

《山海经·大荒东经》记载:少昊育颛顼于东海。

少昊、东海均属东夷部落、海岱文化区,而根据远古“昭穆制度”,轮流执政的游戏规则,在东海成长过的颛顼,要到西方实施统治管理,所以颛顼或其支庶族人从东部沿海迁至四川盆地进行统治是很有可能的。

颛顼帝曾与水神共工大战,共工战败,颛顼成为新的水神,统一华夏,之后颛顼将中国划为九州。九州图谱的划分应该借鉴了《连山易》,也就是洛书九宫。

颛顼治水的故事听起来和“大禹治水”的传说极其相似,原因在《史记》里有解释:

《史记·夏本纪》记载:“夏禹,名曰文命。禹之父曰鲧,鲧之父曰帝颛顼,颛顼之父曰昌意,昌意之父曰黄帝。禹者,黄帝之玄孙而帝颛顼之孙也。禹之曾大父昌意及父鲧皆不得在帝位,为人臣。”

可见,大禹的爷爷就是颛顼,远古大洪水时期,洪水滔天,猛兽肆虐,这项治水工程非一朝一夕能完成,从颛顼帝到他的孙子大禹,经历了至少三代人,可歌可泣!

 

相关信息:

三星堆与《山海经》又对上号了,玉璋刻连山易符号,记录大禹治水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