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湿:巧遇旅鸟大杓鹬

DSCN1424

最近在湿地见到了秋季才路过的旅鸟大杓鹬(da biao yu,也有人说是da shao yu),开始仅看到一只大杓鹬,非常新鲜,因为这种鸟的嘴巴是弯曲的。后来才发现有好大一群都在湿地上觅食,也就释然了。这种鸟和小白鹭相比,体型更小,运动速度也更快,查询了才知道:该物种已被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13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易危(VU),虽然目前数量还不少,但是正处于快速减少的状态中,能看到这么大一群,可能也算是运气好。

大杓鹬和小白鹭看来是经常在一起觅食,因此可以看到两群不同的鸟在同一个小水泡中找吃的,他们的觅食的能力感觉有所差别,大杓鹬更善于挖掘,类似铲子;而小白鹭更善于啄食,类似鱼叉。

DSCN1432

DSCN1441

DSCN1446

DSCN1447

DSCN1451

下面摘自百科:

大杓鹬(学名:Numenius madagascariensis)上体黑褐色,羽缘白色和棕白色,使上体呈黑自而沾棕的花斑状。颈部白色羽缘较宽,使黑褐色变为更细的纵纹,因而使颈部显得较白。初级飞羽外侧黑褐色,内侧灰褐色,具多道锯齿状白色横斑。自4-5枚起,外侧也具白色横斑,且愈往内愈显著。第1和第2枚初级飞羽羽干几全白,仅先端呈淡褐色。从第3枚起白色羽干不明显。外侧翅上大覆羽灰黑色具白色端缘。内侧大覆羽以及中覆羽和小覆羽与背同色。腰和尾上覆羽具较宽的棕红褐色羽缘,尾羽浅灰沾黄,具有棕褐色或灰褐色横斑。眼周灰白色,眼先蓝灰色。颏、喉白色。颊、颈侧和胸皮黄白色,具黑褐色羽干纹,尤以喉和胸较密和较细。腹至尾下覆羽灰白色,具较稀疏的灰褐色羽干纹;腋羽和翅下覆羽白色,具灰褐色或黑褐色横斑。

大小量度:体重♂725-750克,♀900-1100克;体长♂546-643毫米,♀577-635毫米;嘴峰♂132-192毫米,♀125-180毫米;翅♂272-315毫米,♀289-334毫米;尾♂105-125毫米,♀97-117毫米;跗蹠♂78-97毫米,♀84-105毫米。(注:雄性——♂;雌性——-♀)

栖息于低山丘陵和平原地带的河流。湖泊、芦苇沼泽、水塘,以及附近的湿草地和水稻田边,有时也出现于林中小溪边及附近开阔湿地。迁徙季节和冬季也常出现于沿海沼泽、海滨、河口沙洲和附近的湖边草地及农田地带。冬季则主要在海滨沙滩、泥地、河口沙洲活动。

在中国主要为旅鸟。部分在东北繁殖,为夏候鸟,部分越冬在台湾,为冬候鸟。春季于4月初至4月中旬到达东北繁殖地,秋季于9月下旬迁离繁殖地往南迁徙。常成小群迁徙。 常单独或成松散的小群活动和觅食。但在休息时或在夜间栖息地,则常集成群。繁殖期间则成对活动。行动迟缓而宁静。性胆怯,活动时常不断的抬头伸颈观望,长时间的站在一个地方不动,如有危险则立刻起飞。飞行时两翅鼓动缓慢,但飞得却较快。成群飞行时常排成“V”字形,降落时常滑翔。活动时个体间的联络或受惊起飞时常发出“会儿一会儿”的声音。主要在水边沙地或泥地上,以及水边浅水处觅时,觅食方式主要通过它长而弯曲的嘴插入水边沙地或淤泥中探觅隐藏于地下洞中的甲壳类和蠕形动物。也常在地表面啄取食物。觅食时常单独或成松散的小群觅食。

相关信息: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A4%A7%E6%9D%93%E9%B9%AC/1049764?fr=aladdin

 

 

 

 

 

海湿:巧遇旅鸟大杓鹬》有1个想法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